《佛說解義》
第一百一十八品:修行調食(開悟見性的方法)
2018/06/17 PM 7:48 主筆:釋法璽
阿彌陀佛開示:
見心明性,需清涼身,
當然修行還需大力,
明白世修,是無上力,
見性了身,需無外擾,
平心靜氣,調心調欲,
平性淨身,調裡調敏。
在欲見心,可於此路,
若不欲者,可免續俗。
清飲最盛,能量源滿,
若超乎真,則冥難明。
財色名食睡是地獄五根,容易修行礙道,
此篇所說於食與睡,調平調敏,
覺性是真,孩欲見性,先明清淨,當聽吾語,
今在此力,淨口,淨欲。
甜品,少淨。非天然品,少淨。附加香料,少淨。
非正餐食,少淨。非體力所需食,少淨。非八分飽食,少淨。
非能常食大物,當少食少物,
當調所然,悟性才無障力。
欲行淨性者可為,偽願行者可自緣所食。
三餐量宜精簡,但於營養上可豐,
為飽足能量做足實佛事,
三餐若外飲食者,
宜於擇法善調,以不執心,不礙力為是。
當免障力時,昏去,明回,則可修行。
晨起,視為一日所行正始,
佛寺冥晨二時便啟,
正陽未昇,所食莫為眾靈所戀之氣,
容易受靈附身求增,增食之欲,
亦易令己身冥氣著食,著相,昏障,
應當為補陽氣者是,唯飲佛力加持溫水溫體,
明前,當莫為食甜品或於鹹食,
宜可暫飲溫熱輕水,清淨,淨染,淨魂,
一句一句念佛音聲,飲入淨水,便實淨起。
再於,陽昇之際,
約於曙光乍炸現破曉之時,
若稍有感飢餓,
可以少飲甜湯,或於鹹飲半碗,
可將飢感除去便是,
莫可影響晨間齋災食。
晨齋災,早課畢食。
以餐會總,以盤匯中,
盤盤餐食,分配得當,
無可不食,無可選之,
一餐當宜十種元素,
連同鹽、糖亦可包括,
餐食、瓜果、湯飲、副食,
整一配套,各發份數,
不將另食,莫行多食,
食後盤空,以示感恩,
餐食所配,當宜均衡恆,
飯、麵、粥等,主類八分滿小碗為宜,
三至四菜配,水果少量,湯飲半碗,
菜內善調,
具色、香、味俱全,
不多加油、調味等,
適宜為好,淨化養身。
過餘之處,易犯貪欲,
過餘之味,易犯昏睏,
過餘之類,易犯著相,
宜於善習,大寮盡力。
早晨宜飽,料理當佳,
煮於何物,可詢問主,
負責調配,觀音護主,
始調身安,始調淨力。
行至午間,課堂教習,
少飲甜、糖,
多時自知,為何昏睡?
或體力缺?
當必知真,否年年衰。
血液濃絡,非是好相,
易於總冥,無見明相。
午於食中,
亦同餐食,盤餐可大,
菜多,飯少,
菜莫過餐,過餐捨之,
適宜量到,各盤分食,
宜節儉恩,宜了自食。
餐盤分食,
可以輪助,輪於打飯,輪於分餐,
將真儀規,帶入真行,
淨化之中,宜將性調,
莫可心蕪無,何可調明?
大寮用心,當將餐盛,
於晚藥石,簡單調配,
但莫可糊,
於簡有益,需養身精,
宜養精氣,但莫足食,
營養提升,當量少增。
七時晚後,不食任何,
唯飲清水,免塵沾染,
免眾魂增,因夜裡處,魂亦貪嚥,
當口莫食,即是淨化。
餐餐如力,換得如力,
大寮大功,行者有益,
佛今所喻,欲見性者行。
餐間無食,或少些飲,
或少副餐,不可量食。
莫食過惹,
過甜、過酸、過鹹、過油、過膩、過辣等,
過分之處,宜清淡化,
少化乾糧、乾餅,易過火、過熱,
咖啡、茶飲宜少,莫足量喝,
淨化之中,宜減莫行,
糖果餅乾等物,或任何速食品等,莫可多食,
貪多之際,身難明安,
宜多蔬果,少添外物,
障礙明心、明醒時可惜,
各人當瞭如何淨處,
各人自有不同緣需,
當於真淨修調,
必有善力美處,見性真宜。
而於特殊之日,或行外出,
則當有覺調配,
淨化之意當知,
少飲為非,擇法善調。
餐既回春,
無是業渾,無是業昏,
善佳修調,養心慧命,
特喻此寄,依教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