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解義》
第十七篇主題:心的再次宣章
2017/11/17 AM 10:35 / 主筆:釋法璽
阿彌陀佛開示:
心中枝芽,伸展茂盛,開花結枝,當知截止。
我實宣教,當知境相本淨,
不應事以三態變遷,過去、現在、未來際無,
唯論知我,無曾逐動,
心相善好,絕倫微妙,
純如平態,明白見相,
要知自我,似乎覺難,
心中大事,明白只有空妄參迷,
本無絕痕,當於明妄障諸呈現。
無攪羅心,從佛習心,明白道理。
彌陀慧心,無量般若,無量光海,
同彌陀願,證知明心,無心是心。
彌勒彩心,光彩樂顏,彩光亮心,
無我之量,無邊納容,無邊是心。
藥師佛心,慈悲樂度,關懷柔性,
療癒知彼,同理明障,無情是心。
菩薩大心,觀音勢至,無量救苦,
捨我歸真,捨我為冥,無我是心。
心之瞭意,能夠好行救度。
心中大事,在無量廣際,是無量邊,
無回望己,只有眼前大批苦難靈眾,
養虔敬之心,當自迴光返照,自見有無。
禮敬諸佛,便在於此,無一者是過,
故有口亦莫言、有耳莫聽、有眼莫見,
只依善見善導為行,
未知之事、未至之事,亦莫言之,
莫擾動亂自心,心依止念在動亂際間,
靈明知相,勝過於魂濛牽盲。
我今在海,便應當如海之量廣,
群納百川四處支流,不從計量,
心間之事,應當放平。
平靜。
心象無駛,恆常空相無事清明,
心念如起,應是念佛音聲宣揚繞身,直至風靜無想。
平靜之中自然光明,
無念之際自識便清,
當心開明,應自平靜時。
情緒。
莫名之中,思惟意亂難有止歇。
波盪異動,多有意亂難明之心。
心中點滴的幻想,虛妄而不真實,強烈我心,
反應過度之下,便就呈情緒之反應,
不知其中原來昏冥無主,
冥頑不靈為自心固執,
所以個性、情緒,無明、無知、非為,
難斷生死夢事,
情緒非作、非相、非意,皆是造作,
諸多情緒,應不如之,將毀一切澄淨之相。
憂鬱、躁急、煩悶、心悶、思惟意亂、恐慌、憂愁、
不安、悲傷、哭泣、快意、開樂,諸如等項,
乃因色身之變動中,
心若隨動,說明修行未見得力,
無有任何一念可以動搖,方知心定,
情緒還太粗相,論如修行功夫上還距離甚遠,
因為情緒動盪之中盡為世俗認知,
效學佛學應當瞭明「空無」的道理。
既空亦無,何來情緒之說?
心亂。
諸如大向,心亂不見心境。
多少時候心中是如此的動向,
猶如海浪波濤洶湧,不知如何靜止,
心的任何動靜,都是在損耗能源,
修行人應當有知,心不可以動,
此乃必然從學之課題,
一旦動搖則妄相皆是,
而心亂之中,若喜則狂、若怒則魍、
若惡則盲、若別則妄、若悲則殤,
一切動亂之中,應當瞭明諸事非想、非相,
亂之則妄,障礙回向西方之重要大事。
心急。
急則變態,原本好如也令壞失。
無可因妄、因狂、因亂、因忙、因緊、因思,
因諸所等識,而亂至急,
急亂方針,難能如實效行,
亂妄入盲,忙、茫、盲、亡,
無應定相,當知隨緣,
心自安定,淨念平氣,
不以妄為,事更能圓,因靜能生無量磁波,
動亂量散,則不如集聚,反失或壞,
應當心止,是以無為、無念、無我正行。
心狂、心妄、心惡、心盲,心中諸所有變相,
只要信以為真,便皆存有,
只要心中念佛,一切佛成,
其實無形之中亦也有變相動亂其中,
止念之際得可無為、無應,無同變相,
自然無有任一擾亂之事項變遷,
心,之態。
真實修行之深含,
再以論述亦實相諸廣,
還當證如於心相,不再變動便是真正行,
心相面是,修行真性心當有知,
我娓道來,心當正是,
再將續篇,心中正是。
南無阿彌陀佛,先心淨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