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解義》                         

    第五篇主題:沒有能量,修行是不如法

 
  2017/11/06 PM 02:01 / 
主筆:釋法璽

阿彌陀佛開示:
諸眾塵軀,需食、需息。
養足精能,再續往行,食需排穢,也能量失。
諸塵以外,能量更盛,卻無食習,原因何意?
純心滋養,真足量產。不見惡怪,全於正轉。
細胞活躍,因念正興,當然飽滿,自然圓滿。
無起心念,也養心量,注能量傳。
無起差相,免分別力,飽滿資糧。
無起心性,斷諸改相,聚能量轉。
少說多做,少起念頭,少瞋多笑,少動多淨。
專養於心,含光慢穩,一心勤力,佈施我身。
無有執綁,鬆心寬性,其實輕鬆自然。
能量在於攝心之中養活。
觀心攝佛,攝佛淨念,一得加持,二匯聚神。
不令散失,散心雜話,一心淨念,無有妄雜。
養保內精。即便未瞑。其實精力仍然充足。
原因為何?思惟散心、閒話家常、念波動搖、無有淨相。
諸所有行為,皆在動盪意亂之中。
或於煩惱思、計畫想、思意念、戀情愛。
思想迴流,滿載塵物,如大水溝,充滿所有。
前進也障,後退無路,滿水高漲,如果平態?
常憶顯情,常意顯私,無以論相,當當下止。
能量之中,是種明亮,還有平與淨之空相太平。
滿遍虛空,自有能量,日月精華實為淨流。
修人識知,淨化其中吸收量場。
其源自於清淨與清涼、自在之相,
山林中之恬靜清涼。
溪流旁的沁涼之氣。
大海顯的闊達之意。
為何人類需要這些能量場?
因為止、靜、寬、廣、空、淨、涼。
亦也令身心靈鬆解,與產生能量。
人類需要能量,需要精、氣、神。
食與睡並非絕對與必要,
許多時候反而令這塵軀更是疲憊不堪。
那麼應當如何作為?
並不一定需要踏入大自然之中尋取此些能量源。
大自然,為什麼做的到?
因為無念、無心、無私。
完全的奉獻自然,成就宇宙萬物的生存,
所以他們的能量是這麼來的!而且源源不絕。
日與月同樣能源不絕,相同是無私的奉獻自己。
熱能、光能,更是交替的照亮無明與黑暗。
他們的能量永不熄滅,如果你學的起來,
你也能具有,但不執著。
世間萬物都是靈所變現的,包括大自然同樣也具有靈性。
人類也不過是這麼多靈性之中的一個種類,
學習大自然,取得能量,這是一門值得學習的功課。
改變自己,也成為大自然中的一份子。
高高在上並沒有比較得利益。
學習山林的清涼自在。
學習溪流的所行無礙。
學習大海的寬廣無邊。
學習大地的無私供養。
學習日月的神采奕奕。
學習諸所萬物的靈知與佛性。
學佛與修行,自然便是從日常生活中修習。
大地、萬物皆是導師。
花草樹木皆有靈敏覺知,如若汝能有所應知。
那便是修行真實已開始有所淨涼,與見性。
六道輪迴之中,真實之相乃為諸所有靈性共同存命。
但以非同之軀貌,其實都有佛性之心。
如若覺知未足,或昏冥嚴重,
都是汰換之相,應當知覺。
一句世間俗語,但也真實「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能再變化他相,繼續生存,這便是輪迴。
是一個龐大的系統,運轉著萬物生靈的生滅。
能夠智上正覺。亦能昏冥無知。
全看如何修養此顆佛心靈知,
人類的優勢在於屬萬物之中能夠修行往生,脫離輪迴者。
但亦容易明知,亦容易昏冥。
取決於如何修行,養心養性。
一次胡思亂想,便能夠毀去所有你可能殘存的能量,
尋找你的定心與淨心,以及深沈之中賦含的佛性。
這些能量是充足與飽滿的,
學佛與念佛,加上平凡自在的清淨,
不帶有雜想妄念,
一句佛號,能夠帶給你無限的能量,
但在於你做足了前面所說的這些努力,
先把自己的心調整好,當你在念上這句佛號時,
你能夠感受到的是滿滿的能量,
還有無限的佛光注照,
你的修行會是淨化的,而且充滿覺醒的力量。
學佛,應該是如此的,
沒有能量,或是病態,那不如法。
諸佛釋子,應該修調,南無阿彌陀佛,浩瀚光明。
修行大法,在於活力,與滿心的歡喜極樂。
世間所有諸子,望眾同心,共修大法。

arrow
arrow

    澳洲香光大佛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