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為何在凡聖同居土上品?》

 2018/8/23 主筆:釋海澤

 

 

 


海澤法師:阿彌陀佛。念佛十聲。禮請在西方極樂世界­‑中國孟子。
孟子:是的。吾已到!
海澤法師:請問孟子,大家尊稱您為中國亞聖,對中國的教育有
    很大的貢獻,可是為何在西方極樂世界是在凡聖同居土上品?
孟子:阿彌陀佛。孟子在此先禮謝蘇居士將吾送往西方極樂世界

 之恩情。(孟子頭後方梳個小圓包頭,身穿長袍,衣袖很長,

 雙手拱手作揖,彎身)
     
孟子師承先師孔子之學。雖未得先師親自教導,但卻禮讀先師論語等各種著作,並親身奉行,受益良多。而吾亦有隨行之弟子,參學受教於吾之門下,亦是紀錄諸多對答行誼及思想。故於儒家思想中,吾亦是參有其中一份。感恩先師孔子。
    吾亦是凡夫之人,亦是有七情五欲,但因從小母親之教導及克己復禮之行,若是有自私的念頭及不當言行出現之時,必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察覺而後止住。因此而得以避免犯下錯誤及嚐到惡果。在更敏銳之時,便不令惡念生起,而令心念及行為常存於禮儀及善念之中,更不會因此而侵犯傷害他人。
    吾尚有我,尚有我執,何者為非,何者為是,是非分明,執著於該如何為之,如何念之,如何行之,因之有我,雖然儒學仍是發展出大愛,放下我而入需要我之處,但是仍是有我。即使放下亦是帶有染濁之念,不夠澄清透徹,若一有放逸鬆懈,隨即造業,便有惡報,亦即有佛家所言冤親債主索討之事。說明白了就是仍然是業報之身。故需時時反省自身察覺身語意念以免犯錯。

吾過世之後是到第二十八層天,經過兩千多年之後,某日,蒙蘇居士喚吾之名,接著一道慈光送吾到香光室,而後亦是聽經一段時日,接受佛法淨土之薰陶教導,蘇居士送吾前往西方極樂世界。佛法阿彌陀佛極樂淨土確實慈悲廣納諸靈。孟子蒙受法恩,得以至此極樂殊勝之地。再次禮謝蘇居士及香光大佛寺諸位法師大德。
    若是能將儒家及傳統文化融合為一,更容易為人們接受彼此之差異,藉此提升人們的生活素質。相信更能夠接引廣大的人群,念佛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此為孟子對現代社會的一點淺見。

南無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澳洲香光大佛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