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解義》                          

第九十四篇主題:服務大眾  

2018/05/12 AM 3:47    主筆:釋法璽

 

 

 

 

阿彌陀佛開示:
服務之心,服務之行,
發無量心,發無量願,
為眾誠力,心不在心,
行不在最,只心謙誠。

無將索行,一切為貴,
若欲索行,則虛妄為。

服務,
在心的本意,不在行為的多寡。

服務,
在心的本身,不在行為的好壞。

服務,
在心的懇切,不在行為的評論。

服務,
在心的可貴,不在行為的後賞。

所有所行都是全心無念,
無有所為,無將分別,
無念之心,無念之行,
無念之後,無心真為。

所行應當知道發自內心的真誠,
是應當的,不是被動。
心裡沒有任何負擔,
單純的心性,這就是服務。
沒有壓力,沒有疲累,沒有心意,
皆是同一,皆是一體,
皆見尊重,自己謙下。

服務也是種佈施,
身分是義工,任務是為了大眾得益。
幫助,方便,佈施,度化,
這些都是服務的心去做的,
那是出自於一片的真心,
心裡知道對方的需求,而無心的幫忙,
利益不只是單單一人,
是希望所有人群都可以得到的大利益,
即使自己默默付出也可以,
這樣的心念是需要被教育的。

有些時候,不是孩子不做,
是孩子不懂得做,所以需要教育。

世間之中,
佈施的心,在於知道回饋
社會,
社會上有些人會去社會當任義工,
當任好人好事行善,
有些人會佈施少量的錢財到弱勢機構,
這都是發自於真心、自動,
是沒有人告訴應該這麼做,
是自己的悲心所看見的真實,
或許可以做一些勞務,或者佈施財務,
希望幫助別人也可以好。

這樣的心是真的,
真正在行善,是真服務。

雖然這是在世間社會上的服務,
能先有這份真誠的愛心,可見純善的一面。
論於佛法上的服務,
各處道場、佛堂裡,處處都有因緣和合的義工長期付出,
這些理念與自己相合的地方,
讓這些義工願意付出、服務、護持,
尤其大型法會或任何佛教活動之際,
更可以看見好多平常時候繁忙的信眾出現,
同樣撩起衣袖,工作服務。

願意幫忙的心都是好的,
但是自己心裡頭的世俗到底有沒有人幫?
想要追隨這樣的團體付出,
內心裡頭是否有任何希望得到的需求?
打開心門看見自己,
自己至今所修的到底有沒有成長?
不管哪一門派,問問自己改了多少習性?
檢視自己能不能往生西方?

面容是否光彩?
心中是否安樂?
行為是否真實?
情緒是否安定?
個性是否調平?
思維是否平淡?
往生是否信心?

問了這麼多問句,
孩子付出是否可以真正改變自己?
如果只是在形式上的補救,
內心一點也不自在,
甚至同樣心裡頭有一點私,
那是不可以的,不但自己的業不可以轉,
更在於今身也不能了脫,
在真正的道場中做事,
雖然只是服務的義工,
但是心念上如果帶有不真,
影響到道場都是在造業,
或是在心裡頭自己混雜,那也是修行不力。

孩子,佛的勸導要真為,
服務大眾可以是外相,也可以是內涵,
裡裡外外都要乾淨,
修行的真境才會真實,
為大眾服務是最好的行為,
但若面見出心,是否同步修為?

再言,
如果一個道場不能帶人往生,
付出的幫忙與護持也是有罪的,
因為等同於幫忙一件有害世間的事情。

孩子,看著自己有沒有跳脫世間,
自己有沒有改,
那樣就可以知道自己跟隨的是對?或非?

孩子,如果跟對了,
那也要真心付出,
服務還有一義,那是全新的付出自己的所有,
沒有保留,服務的真心是你是我,是我是你。

服務是人人之事,
任何一職都是來服務的,
佛也來服務的,義工也是來服務的,
住持是服務,當家是服務,講師是服務,法師是服務,
所有都是來服務的,
心境應當平衡,而沒有高低,
彼此間是互相扶持,互相幫助,
無心之際,期望幫助對方成長、成就,
看見對方的好,真心高興,
自己也是不斷的提升,非在原點,
心念中逐漸衡平,沒有念頭,沒有異形。

服務,是修行,
是修心,是修性,
也是為人,當如流水,
上善若水,從善如流,
若水,行遍處處都能自如,
如流,所行無逆,做而無做。

善心、善行,服務大心,
服務助的也同樣是自己,
別人的好也是自己的提升,
孩子修行淨土,心性也應該同等轉變,
如果只有單方服務淨土,而自心還似穢土,那不如法,
修行了生也是自己一人獨當面對的事,
佛所看見的是世間所需要幫助的事情,
但佛的心恆常久遠還是寂靜清涼的平凡,
孩子應當學佛,非是迷戀,只有迷是學不到任何東西的。
南無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澳洲香光大佛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