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首國師開示

「修行 改過 見性之路」  

2017/09/25  AM 4:48     主筆:海澤法師

自省一生,是要讓個性、習氣做主,便是生生世世在業力、輪迴之中。

所以當未見性前捨去妄想執著便能夠證得如來智慧莊嚴德相。這也就是修行的過程。

 

    修行路上,重重考驗,無非是要修行人去蕪存菁,去除染濁污穢留下精華潔淨、改過向善,進而能夠純淨純善達到見性的目的。而這過程往往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問題,而當對方或善知識直指問題之時卻又放不下面子,因此而結怨的大有人在,只是最失利益的也是自己。這不過是常見的狀況之一,所以修行最先要面對的是自己,也就是「我」,無始劫來帶著自己生死輪迴流轉不休的那個我。對於我,必須要認清、面對並改過,才是真正的走在見性之路,若想要走捷徑,到達見性的目的,便如蘇佛常常提到的:無我。偏偏愈想要改愈是陷入自己堅固的我見、我執當中。

     累劫以來,我們身上帶有多少的無明習氣、怨氣、怒氣,常會於不知不覺中顯現。而當顯現之時,又是在造業了。在內心也就是我們所謂的阿賴耶識是主法者,它的功夫不得了,可將生生世世所言所思所行一一記錄下來。雖然你做人善良,無愧天地,但是誰敢說過去世沒做過害人害己的事,這些事雖然是已經過去,但是卻無形的紀錄自己的阿賴耶識裡,可能構成了你現在身體的一部分,例如常常不自主的心悶、胸痛,更何況修行人往往在起心動念、舉手投足之間便已經造作惡業而不自覺,所以當發現之時卻已經是在地獄中問審。自省一生,是要讓個性、習氣做主,便是生生世世在業力、輪迴之中,改過雖不易,唯有如此,方能淨化、邁進;或是要在無我、無為、無心之中過一生,來時空空去時空,佛國境地任來去。
    賢首一生,有起起伏伏之時,有令人讚嘆的筆墨功夫,也有口風銳利而傷人與人結冤之時。這一切在未明之前有時自知,有時不自知。一般而言,世間事往往要分出是非、對錯、你我他,有種種的理由可以解釋自己的行為,而當真正善知識指出迷點之後,往往情勢是三百六十度的轉變,原來是成為非,非成為是,到頭來,吃虧造業的是誰,是自己!所以有一句話:修行人不見世間過。這是最明智的人!因為不論是非,對錯,你我他,都與我無關,果是如此之人,必然是笑口常開、常懷感恩。亦是修行的良好典範。
戰戰兢兢,為何如此還是如此,因為眼見耳聞身感,六根對六塵如果仍是由六識來做主,必是與過去的經驗及業力有關,便難以逃脫我執、我見、我意;如果是由六根根性來做主時,事事必然是理事善順,無有爭執、分別、不悅任何的缺陷陷阱。默賓一直是修行人最好的修行方法,只是環境要能夠互相配合,香光諸子有這個條件及環境,不訪可以試試看。三天、五天、一周、十天、兩周都好,事事往內看,不看他人,不須言語描述,主修內觀。
見性是修行人的目標,而對香光諸子,見性只是過程中的一環,必要經過此關,才有能量繼續往前行,因往前所面對的不是只有人道眾生,還有六道四聖,甚至是遍法界虛空界的眾生,要當個天人師,豈是一般改過便可,而是需要清澈透明、潔白無瑕才能應付及面對處理這種種的境界、處境。這也就是為何要修行。而佛法的教育、理論、方法就是為了達到見性,才是真正幸福美滿的人生。並非只有學佛能夠見性,但是卻是一條最方便快捷的道路,因為這是釋迦牟尼佛當初經歷了飢餓、苦行、忍受風吹雨打等示現成道,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後,依弟子不同的根性,給予不同的教導方法,而讓見性之事呈現在世人面前,開啟了佛法的法脈。

    見性並非一蹴可及的事,所以才有一連串修行淨化的過程,剃度、出家持戒也無非是建立一套世人所共同認可、認識的修行方法,然後再依各派各宗的修持,而有一些改變。所以這些種種的法門方法,不外是為了要能夠達到共同的目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真的達到這個目的後,把你放在任何一個地方,你都能夠悠然自在、隨遇而安的去面對任何境界及考驗。這時的你自自然然的就擁有了以往你所想要達到的那個樣子,包括真誠、清淨、平等、慈悲、智慧等等,正如世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所以當未見性前捨去妄想執著便能夠證得如來智慧莊嚴德相。這也就是修行的過程。

    賢首當時所處的唐朝,正是佛法禪宗興盛的時期,打坐參禪可以說處處可見,處處可學,但若是見性真修行人,亦是需下一番修行淨化的功夫,無人可代替。香光諸子大福,有蘇佛帶領前行,開出淨土念佛往生西方的大路,猶如當初釋迦牟尼佛帶領諸眾開出一條佛法大道。賢首樂見諸子見性成佛。

                                           賢首親言

 

 

 

 

 

arrow
arrow

    澳洲香光大佛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