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依著佛陀及實證實修者的教導,才能在染淨難分的環境中一一突破,脫塵而出,才能有所為的救度自己及救度眾生,所以才有所謂的事業、佛事。猶如一個善良的園丁,有一大片園地需要耕耘、經營、灌溉、拔草,才能在這片園中長出芬芳的花朵......」

 

 

 

第四次訪問賢首國師 主題:面對 主筆海澤法師

 

2017/09/23  AM 04:40

賢首國師:
    此時賢首所言,沒有艱澀的佛學術語、名詞或難懂的文字。但盼大家能見之、聞之、受之即不枉彌陀護子之心。

        何謂娑婆世界?是非難明、善惡混雜、恩怨其中、淨濁難分、黑白皆有、等等種種組合便是此世界。在此五濁惡世,難得見清明、自在、清淨。所以在此世間能隨時保持清明、自在、清淨之人,總是會令人讚嘆並且想學習。確實,要能時常保持如此清涼心之人,著實不易且少見,一般也認為有修有為,修行之人才會有如此不動之功夫。 


    所謂情不重,不墮娑婆。下凡人間之天界或他方甚至西方發願下凡者,所謂的再來人,尚且需要經過各種情難、人我、貪瞋癡慢疑,財色名食睡各種輪迴業苦的考驗,何況一般。考得過的步步向前,終能完成當初下凡前之願力。考不過的繼續同一般眾生六道輪迴,同樣是凡人,同樣造作惡業,因果之下,不留情面,不講情分。這件事不論是諸子、一般人,僧人居士護法,都應當明瞭,才能夠不為外境所動,而於世間行出世間事。所謂的出世間事是幫助眾生,解脫生死輪迴之苦的事業。這件事的本身就是充滿考驗,而行此事之人,更是需要大智大慧者才能行之,否則只是造作更多的三途惡報,將自己成為其中的一份子。更何況是提到要脫離解脫、了生死、出三界。這也就是佛法深入人心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唯有依著佛陀及實證實修者的教導,才能在染淨難分的環境中一一突破,脫塵而出,才能有所為的救度自己及救度眾生,所以才有所謂的事業、佛事。猶如一個善良的園丁,有一大片園地需要耕耘、經營、灌溉、拔草,才能在這片園中長出芬芳的花朵。而這位園丁需要有一顆敏銳靈敏之心,了解每一種植物的天性及所需,各種不同種類的植物,他所需要的是日光是避光、微光或充足的陽光;需要的水分是微量、少量或是充足足夠的水分;適合生長的土質是泥土,黃土或是紅土;根莖類的植物與花葉蔬果類的植物各個不同,這些在這位園丁都須要明瞭,才能夠依每樣植物的特性,給予個別所需,才能讓這些植物長得好,開出美麗鮮豔燦爛或平凡卻耐看的花朵,每種花的花期又各不同,要能妥善維護,為的是要讓之後結出的果實壯碩或發粉能順利的散播,讓生命得以繼續延續。


    佛菩薩及祖師大德對眾生最大的恩澤就是幫助眾生們找回原本的真如本性,猶如園丁一般。這是一條可長可短的道路,路上有的充滿泥濘荊棘,有的是滿地馨香,不論何種道路或環境都是要自己走過去,無人可替,即使有福者可得到提示,也要看對方聽不聽得進去,願不願意去行,即使行前便叮嚀交代要避開沼澤漩渦、或穿好全副武裝、備好鋤頭鏟荊棘開路前進,但也要眾生願意走進這條路,面對種種考驗。除了需要機智及六根的判斷,避開種種陷阱,更需要勇往直前的動力及毅力。因為這些過程當中,有許多突發狀況始料未及,或許是狂風暴雨、或許是烈陽高照亦或是無水、無食,或冷極、熱極種種狀況,需要有極堅定的意志力才能夠堅持下去。不論如何只要能通過障礙考驗,經過這一關,再往下一關,一關一關行,待出境時,便是身經百戰、無境可難、無事可倒。即使是滿地馨香、遍地花開,輕輕便已走過,也要確保自己已是行囊充足,能不被擊倒面對種種。


    不論何者,入園之時,誰也不知道往前走時,面對的是如何的園地,不論好壞、順境逆境,這之間要沒有比較、快慢、愚智的分別,只要出園後,能夠微笑自在的面對種種境界,便是功成之人,便是通過考試。不論是以何種身形,性別、年齡,一次又一次的出場進場,考題情境次次不相同,不論如何,用何種方法,只要能出得了場,便是通過。即使中途停頓、無力,只要休息後能再往前便有機會過關,就怕不走、後退後不再前進,變得在原本情境中不斷掙扎,生生死死,無有出期。


    經過這些考驗的能者賢聖,將會告訴後學,或者即將進入考場者,若要關關過、場場出,最大的關鍵在於心量、慈悲、智慧。眼前的諸子們,或者即將進入考場,或者已在考場之中,或者還在門外,連考場的門都還沒有機會進入,不論何者,都當切記,遇到任何境、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物、在任何時、任何地,要能隨意自在,唯一法寶,或者百寶袋中,所含藏的是心量、慈悲、智慧、喜捨,如果能及時用上將會有意想不到的功用。送給諸位。阿彌陀佛。

                                             賢首親言

arrow
arrow

    澳洲香光大佛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