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解義》                         

    第七十七篇主題:斷入惡見(淨化身語意、念頭)

    2018/3/4  PM 3 :03/主筆:釋法璽

 

阿彌陀佛開示:
所見非善,
則意念心識之間,
自然帶來難想之染。

現今世塵多少無常,
論無常之間更有多少難計之障,
在於其間,
淨化的磁場放亮,
無常中是一切諸魂迷茫,
眾等能於眼識中攝體,
操控,附身,在於靈識上的一切牽動,
自因眼見攝入轉成為識,
干擾從中,無量冥魂。

無見可知,所見無知。
世人多見種種不同世相,
或為災禍事端、或為病離死苦、或為厄難傷害,
諸如等狀,多有負態纏於其中,
亦有多少相應眾魂等待,
但當所見,念心受到轉動之際,
所有常隨將是念念虛空,
難以量計。

孩子,莫要念見萬塵,
當若入於意識之中,
常落於無防之際,空想之中,
空間還有無盡之塵,
當念,無從轉正之力,
一念之間,
身心所轉便在難想之中。

慈悲幫助,
在於無念知真,
並無受於凡塵綁障,
當所見,落塵之思,
看見他人受害、傷亡可憐,
此念之真,真情流露,
可於其中,凡塵並不明白另有空間,
空間之中,自有多少綑綁的力量生成?

眼識莫見。
耳識莫聞。
鼻識莫嗅。
舌識莫嚐。
身識莫感。
意識莫受。
此些乃表當常空無。

當念有所動,
心波之見,眾靈得入,
干擾便是難想,
而世塵之間不定能知,
因現正於末法虛空,許許多多冥體遊蕩,
常時皆在尋找依靠之處,
孩子,只有念頭純正才能常保心淨清涼。
若於念念是處,
所有有觸,便有想與受,
淨土淨化,所有念受皆是大障,
更當所念非善之際,
所修,非也道程。

孩子,行在念間,不能真誠。
而當對於色塵懷抱有心,
此中之念與塵生難以想像,
為何人有生老病死之態,
變動之念意,
難可免於此些障礙。

所見住心,則識所滋長,
念中數數,那是無量之計。
干擾的幻象,便是從中而來,
孩子身心要放下,
便要無見世塵,無再見世心。
這亦為修行要領。
無於喜戀探究,無於喜戀新奇,
無於喜戀知新,無於喜戀知事,
無知事,無牽綁,
那才真正好行,
若於論見,無以念上線牽,
當修於平相無感,
無將識再次添塵。

隨時的空與無,
遇境,心也無動搖。

遇見災難當前,
心中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彼此心安,冥眾也有個去處,光明之所。

遇見殯喪之所,
心中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能是境安,亡眾與孤魂能有極樂境處。

遇見諸等傷苦,
心中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能是減難,苦相與劫能至減輕。

心持淨相,
所見所遇,心中泰然,
淨平本是,境依正報所轉。
時時無事,念眾無生。
常保無有所見,才令心相澄亮,
無再染世塵七情五欲之中,
行前知淨,無有意長。

淨化身語意,
常行彌陀行。
無令諸塵再染於身心,
放下還有改變曾經所知,
萬劫的業識皆是含藏於今身,
若將念啟,則識生,困障難免。

孩子定將身語意淨化,
能免身語意之造作,
心中常使空寂。
念淨,
則六根接觸六塵無起作用,
心態太平,相之轉變,
以及修行正身,
於定中能見光亮,
修行淨中禪,動中無轉,
真實修行境地。
真淨,
願子真行從學。

 

arrow
arrow

    澳洲香光大佛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