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解義》                         

    第五十七篇主題:勸尋慧性

   2017/12/24 PM 06:28 / 主筆:釋法璽

阿彌陀佛開示:
一生人冥,如何得明?
世間求名,其實真正應當求明。
慧性本生,可因種種穢塵而令染濁。
明心見性,是多少所不知道之實。
今所以說,勸意真行應前行為。
智慧的本地,實是般若,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讚揚修行能才,盲目追隨,何不追隨各皆身中所含之慧?
崇拜導師,為何不知心性之中自有導師?
思不可得。念不可憶。心不可動。行不可異。
慧性之中自有無量德能,真德自充滿慧香。
所謂,人心所以異樣,
乃是心中不夠真正認識本地。
錯誤的追求,與盲目無從的空虛感,
缺乏真實,真正之教育。

佛法的核心在心滋養。
佛法的教義在開智慧。
佛法的真諦在不病不死。

香光大佛寺真淨宗旨,必須見性。
所有孩子精進不懈,為了放下自我,
修行這段路,不是太長,但只有無我才走的下去。
人不開智慧,活在世上很苦,也少有樂趣,
如若為了刺激而犯下罪業,
那麼珍貴的一身又再次的毀壞,
輪迴之中能有多少回可以遇上正法的宣揚?

解開人性的真實,
其實只有無知,還有無明,
孩子是不是用個性在度日?用欲望在滿足?
這樣的外在力量,只有帶給自己虛幻的快樂,
與身具來的聰明伶俐,不懂的見性,常轉於對錯之間,
極大的可能還只是個愚者。
如同抓緊了喜戀之物,一生所盼求的心願,
最後終究不懂的放下的真實,葬身在於喜戀之中。
今佛所解,是人體深層真實的慧藏,
只有開發的本能,沒有強加背上的文字識障。
這些看了再多的大經集論,全不如心中的一部大寶藏。
過去世的所見所聞猶如檔案一一詳載,
孩子只要再次開發淨化,拿去表面不需要的塵垢,
檔案中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數量。
是什麼樣的塵垢蓋住了自己?

孩子其實心知肚明,
那是孩子最愛的,最放不下的,最貪的,最習慣的。
個性與習氣,執著與障礙,
任何的個人主義,強心、霸氣,
這些都遠比心中的智慧強烈,柔與強之間,
柔性的慧光,只有等待強光退去才能顯現。
孩子個性脾氣要改,不改不會見性。
孩子後頭習性,回憶要斷,不斷不會開悟。
孩子見性的好,不要太多的語言描述就能清楚表露,
孩子想不想要佛的法界藏身?
只要掏開心中的寶藏,智慧便會大開,法身自然找到。
修行許多人不明白是這麼殊勝的好事,
現在只有讓幾位先鋒當作教師,
見性開悟,示現佛法。

孩子願不願意真正學佛修行?
輪迴的苦楚還不夠讓孩子放下世間的塵俗嗎?
自在的身上帶來的會是法喜充滿的快樂。
只要與死後無關的事,當下就應該放下,
因為到未來這些同樣一場空,
只要還有一識殘存,見性就不完全。
微細的只見一念波動,修行就不夠圓滿。
當真正圓滿的樣子,孩子會滿意的,
因為不會老化的面容,也沒有生死的恐懼,
更不可能有任何病苦的纏疾,身心真正安樂。
見性開悟,便是完全的打開全身,
宿世累業,轉願之際度化往生西方。

法身,是因為超度的慈悲才能找到。
法身,是因為真實的心量才能好使。

世間所有不放下是不能老實學佛,更不是修行。
如果孩子想學,放下是第一門要學,
願同佛學,應當如為。

arrow
arrow

    澳洲香光大佛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