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解義》                         

    第五十二篇主題:身心光潔(心中安樂)

   2017/12/17 PM 03:59 / 主筆:釋法璽

阿彌陀佛開示:
剔透琉璃,子可否有見?
子心可否真如此質?
透明,而又亮澤?
身心光潔心相,
子可否樂願?

每回談起因果,必定是冗長又苦悶的經歷,
孩子心中生生世世放不下的因果,
又苦,又悲,又痛,又愁。
即便曾經是山盟海誓的情約,今生此際,
是不是成為爭吵不休的怨偶?
滄海桑田,物換星移,隨時因緣都在變動,
無時無刻,緣皆是不同。
沒有永遠的恆久,只有了脫才真正真實,
世間所有變動,皆在人的心與識之間改變,
其實看清楚了,本質都是相同的情景,
是什麼也沒有的狀態,包括即刻當下的情緒。
如果孩子懂得空的道理,
其實許多不必要的干擾都可以放下,
因為根本無中生有,
心為什麼悶?其實可以不悶的。
孩子所看見的因緣關係,或一切的情感,
其中所伴有的都會是虛幻的假象,
什麼才是真的?心中真正坦蕩。
自在是真的,輕鬆也是真的。
那麼為何不是追求真的?而還要執著於假象之中?
太多的情執糾纏在生世輪迴,
讓孩子們一見上面容易產生波動,
不容易再來的人身,就因為波動之中,
再次將今生的因緣投注在情海的深淵,
究竟這個波動的價值有多少?
波動過後造下的錯事,怎麼也難以彌補,
代價太大了,是不是孩子應該從中清醒?
不管波動是不是帶有感情,或者波動是不是正心,
波動所牽引而出的都是生世的禍端,
過去都是因此現前的,不值得世間男女付出如此大的代價,
隨時身外無物才真上道。
太多時候孩子們會問,結婚為什麼不可以?
其實佛的回答永遠只有一個,會動心的東西都不能要。
不只有是男人、女人,
房、車、錢、地、權、利、名,或是任何的財產,
任何的所有品,任何的虛幻慾望,
都是害了清涼心的塵俗業障。
為什麼世間男女需要一個家來維持住家庭?
因為害怕失去的不安,
而需要一個空間來保護住這些家庭裡的所有,
越是佔有的收藏只有失望,甚至絕望,絕沒有永恆的真實。
家還是會變,男人、女人的心會變,
因為隨時遇上了因緣就會波動,
子女的心也會變,因為子女終究會成為男人、女人,
會變的心都不真實,而且虛幻。
感情世界都是假象,包括親情、友情、愛情,
哪一個是永恆不變的真情?
多少心中皆是存在著自我,
有我的心也是假的,彼此相處就不真、不純、不實。
即使路肩看過一些老夫老妻,堅定的夫妻感情令人動容,
但終究這樣的關係還是會分離的,
分離後孩子們所不知道的結局,是什麼?
佛現今講個清楚,此些都是再也互不相干,
誓約中清楚的聲明要生生世世在一起,
確實生世之間會再相遇,
但是會不會還是男人與女人的關係?
或許已是主與僕、人與畜,或於空間之中再遇,
或有些成為父與子、母與子,
太多這樣的情緣變化,最後只因因緣再牽,
但於真實之中,最後都是無疾而終的散場,
彼此之間的誓約,多在變質的心動中消逝,
什麼是真正的愛情?親情?友情?
談上感情,就是假的波動。
世間男女好苦,因為放不下的心境糾結,
心上惦記著對方的所有,
付出的想要得到相對的回饋,
這樣要求代價的付出,多是令人卻步。
為了填補心中的空虛,才需要找個人陪。
孩子,一生走過最後面臨的大事還是要自己面對,
想要拉個人陪的心念最好放下,
因為最後的執著,幻境之中進入的會是哪裡?
成為業因果報的造化。
如果可以身心光潔,意思就是什麼也不掛礙,
完全可以倚靠自己,不需要他人的陪伴,
真正開敞自我的心門,為的接迎更多元的所有,
那樣的心會是自在,而且輕鬆的,
因為隨緣,全然不是攀緣,
而相處之間,更是全部的奉獻自己,
包容所有的因緣,不是談以感情的糾葛,
化開因緣之間的情愫,真實轉變成為明理的法緣,
那樣是真實又沒有負擔的,
不論隨時,都能是最圓滿的結局,
因為隨緣是自然又不帶有強佔之心。
隨緣之心,根本不需要喜怒哀樂等類的情緒干擾。
隨緣之心,更是完全能夠輕鬆自在的相處。
絲毫不有起心動念,
這是轉念,轉心的修行,
也是唯一心中安樂的辦法。
心中如果還有一份攀求,心永遠不會是安的,
眼神之中透露的永遠帶有渙散的波動,
這是不能騙人的真實現象,
孩子如果聽見了這些真實,
不要再為假的世情牽腸掛肚,
縱使是為了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伴侶,自己的子女,
牽上情感皆是變幻,這些種種說明著心都是會變的。
根本沒有真性的穩定,
如果要談責任的負擔,唯一的責任是能夠往生的資格,
這個世間所有相遇,都只為了激起心中的虛幻當作目的。
因為只有在這樣的波動之中,
孩子才能真正具備修行的經歷。
所有法界之中唯有人道可以提升境界,因為波動的感觸,
波動不是不好的顯像,但是要懂得虛幻的考驗,
不是動了心以後,什麼也都茫然了。
講明清楚的道理,孩子是否懂得即刻清明?
日復一日的光陰,還是有限的歲命,
老化也都在此些波動之中形成,
一個心的止靜,軀體也能真正不有變化,
孩子試試,身心光潔,心中的安樂,
不老、不病,都在這樣的心境之中感受得到,
佛對孩子的信心是非常堅定的,
任何都看明白了,這個世間想要遊刃自如當然可以,
靈性的生活便是沒有任何煩惱,
在這世間只有救世的責任,
剩下的再也不去攀求,
如果喜歡,隨時可以過上最享受的生活,
但是隨時放下,因為不是執有。
這樣的愜意,孩子應該明白才是。
人生是可以這樣的安樂,就看孩子是否願意隨緣、放下。
南無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澳洲香光大佛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