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解義》                         

    第二十一篇主題:法喜充滿的快樂

  2017/11/19 PM 09:06 / 主筆:釋法璽

阿彌陀佛開示:
所謂的法喜充滿,你有過這樣的感覺嗎?
一般來說,這是指修行之中的法喜,
是一種心中深層的快樂,
滿足、清涼、自在,無限光明能量,
修行的快樂,世話難講,
如果你未曾體會過這些,
你的修行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
對於往生西方的極樂世界,礙不礙事?
一般大眾,對於塵俗未有真實的割捨之際,
便會有如此的修行困境,修行之中找不到法喜的滋味,
這也是一種苦,多半帶有煎熬的心境,
人,有時活在世上就是這樣的無明,
明知不可為,但偏偏是難捨難離,
在於修行淨地之上,這樣的狀態是相當困難成就的,
欲進又退,摸索之中看不見光明,
對於這樣的修行,多半帶有恐懼還有不安,
內心世界的真實情況卻又不見得願意表現,
或許壓抑之下,又形成了另外的傷害,
修行到如此,也已是不如法之相,
如理如法的修行是真正好的滋味,
有全虛空最溫暖的安定心,
這是一種信任,信佛的力量就在這裡發揮,
如此你對於佛還有任何的猜疑,或不真實感,
你的心會是涼的,而且帶有略冰的淒涼,
因為你的心有塵垢,而懷疑的信念也會帶來業力,
這條路上並不是想怎麼做,就可以怎麼做,
當你抓正了真理,你也真的可以任意的運用一切。
但必須要懂得道理,
有太多聲音說明著種種的惡向,你若能無應,
彼此沒有感受,便自然能夠無緣發生多餘的事端,
見性者,並沒有分別,就是純然的淨樂,
完全的捨俗歸真,放下所有,成就自在之心,
毫無束縛之感,這樣的狀況之中才有可能感受到法喜,
修行並不可以勉強,
壓力、緊張、焦慮、鬱悶,此些以外還有不少,
都說明修行沒有真心,
現在佛法門徒、信眾、修行者,
有多少人在修行之上都有他的顧慮,
或者根本將修行以錯誤的見解帶過,
修行是為了走上一條根本無我的境界,
絕對沒有絲毫還亂於塵俗的盼求,
一個真正信服純淨泰然的境界,
對於所有的心念都是美善的,
心靈透明如琉璃般,
心性有光,也溫暖周遭,
能以正境改轉一切他方穢形,
完全能夠助世救度眾靈,
這樣的修行是真實的真淨,
修行之中,法喜充滿的滋味,你也應該嚐嚐,
放不下,還想成就似乎太難,
時時提點自己人身珍惜,在這樣的世塵之中當然必要,
佛法的教育正是超越此些的極樂境界,
法喜充滿勢必為之,
修行,為了自己,也為了大眾,
但是沒有塵俗,就是求離三界的正心,
沒有做到這些,很難離苦得樂,
把自己綁緊,不是個修行的模樣,
沒有善導師及時的開導,容易亂了也不自知,
太多有口難言的感覺,證明你是有能力的人才,
把心先是清靜下來,淨化還有沈澱,不需要的應該放下,
修行是可以很快樂的,只要你不要綁了太多東西在背上,
每個人、每個緣、每個階段,所有遇上的都是特別的經驗,
而且是必須的體驗,
只有突破了,你才有機會更上一層樓,
但修行不談論境界,因為著相了,你也不會是真正的快樂,
看清世俗,修行的清涼穿越一切的隔閡,
每個人與身具來都有的能力,但卻似乎放忘,
為什麼需要修行?只有這樣找的回來。
為什麼需要法喜?只有這樣看的見真光。
為什麼需要聽講?只有這樣明瞭實義。
為什麼需要淨化?只有這樣能夠見性。
為什麼需要見性?只有這樣你能度人。
為什麼需要度人?只有這樣你自己才救的起來。
是不是有太多的問題?其實心一接觸就會明白。
曾經在西方的記憶,會在你遇上大法時真正湧現,
你如果有這份誠心要尋回這些,
你應該踏出尋找這份真心的力量,
佛法的浩瀚,真實的淨地,
只有真正探尋,深心真境。
心不要再有東西了,藏有這些你也不自在,
不管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問題,
或者是任何的世俗俗情,
都不值得拿來擾亂修行的真實,
真實的修行很重要,能夠找回自己,
流浪了這麼些日子,大家應該要停止這一切的業因果報,
那便是止念,現在當下別再探究了,
過去也不需要找回來,未來更不需要計畫,
修行可以很好的,
全在人為,還有自心如何作為,
無心的修行,就是法喜充滿的力量,
南無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澳洲香光大佛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