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解義》                         

    第九篇主題:自我的「放下」

  2017/11/10 AM 08:40 / 主筆:釋法璽

阿彌陀佛開示:
我的勾與撇,書寫成字。
其實此字環顧一周,就是在抓東西,
抓什麼東西?抓到自己的中心之中,
把這個我搞的很不通暢,
別人的感覺、看法、情緒、波動、眼神、行為,
自己的我深深受到傷害,
怎麼修行?怎麼淨化?怎麼清涼?
這麼多的顧忌還有干擾,
怎麼自在?又該怎麼放下?
「放下」二字,在學佛及修行之中何其重要,
但區區二字,卻是多少人都做不到,也放不下,
外在的物質可能還容易一些,
但「我」要放下,似乎就是容易再次的起心動念,
情緒、心性總是會再次受到波動與干擾障礙,
道理聽得再多,似乎就是無法真正的做到放下自我,
「我」為什麼這麼強大?
因為業力就是這麼深重,
但佛一點也不會因此就看孩子們不好,
還是希望孩子們找到自己好的那一面,
還有希望孩子們可以從睡夢中清醒,
佛想來告訴孩子們,放下一切吧!
沒有什麼好執著的!
一切都是假的,但孩子們聽不聽?
今天為了「放下」二字,佛要說個故事,
一個多年以前真實的故事,
孩子們一定要聽一聽,
因為佛真心希望孩子們可以回家,
但是這身體的眷戀必須要先放下,
沒有時間再眷戀這些假相,這些帶不走的東西,
因為西方,就要回家了。
   從前從前以前,他是一個小男孩,但是那一世他沒有出家,他叫做帕吉,是東印度王國的一位臣子所生的兒子,帕吉從小就機智聰穎,對於許多事情都是過目不忘,由於父親的原因,也經常往返宮中,小小年紀的大動作,深深吸引眾臣子們的注意。
   一日,上朝會面國王之際,湊巧讓國王遇上了帕吉,帕吉天真又有智慧的行為,還有童言童語的言談,讓國王相當的欣賞,便將帕吉留在宮中,帕吉那年五歲,因為國王的旨意留在了宮中,接受培訓,國王收帕吉為皇義子,帕吉自那天起也成為了名王子,但帕吉天真的模樣並不因身份的轉變而有所變化,反是在宮中生存的很自在逍遙,帕吉的表現遠勝過於其他王子的資質,國王是名英明的君王,對於這項差距,國王相當明白為了接位者應該會是帕吉,不是其他王子們。
   在那時候王子們多少知情這樣的決定,大家都真心祝福帕吉,從小到大,大家幾乎都已經認定帕吉就是國王的接位者,對帕吉自然表現出滿滿的敬意,其他王子各自發展自己的興趣,也無意在於接位之事上,一心認為就讓帕吉去完成這樣神聖的使命,帕吉歡喜的接下這樣的可能性,也很努力的去完成培訓自己的功課,帕吉真的很用心也精進,但帕吉一路走來似乎都未遇上任何的挫折,而且身邊周圍都是滿滿的喝采還有讚賞的音聲。
   三十歲那年,帕吉順利接位了國王的職位,成為東印度王國的統治者,其實帕吉也擔任的很好,護國愛民,是名真正的明君,帕吉執政了十年,國家風調雨順,百姓都是過著安樂的日子,大家好久都未曾憂心,生活只有滿滿的快樂,帕吉相當滿意這樣的國家,一片祥和之態。
   一天,一個念頭浮起,帕吉似乎想起了自己的親生父母,那時老父親已經是朝廷中的一位老臣,其實每日父子都會在朝廷中會面,但帕吉似乎此時才想起老父親的模樣,帕吉忽然覺得好難過,想要接見老臣,但老臣總是拒絕、抗旨,帕吉好難過又好氣,不明白老父親為何要拒絕他?帕吉又追了好幾道的旨意,但老父親最後選擇離開,讓帕吉完全找不到人,帕吉好難過,完全忽略了國政,帕吉也不顧大臣們的反應,就是完全的進入悲傷的狀況之中。
   許多大臣紛紛上書,進諫帕吉,但是帕吉慌了心,也完全亂了陣腳,帕吉沒有辦法承受這樣的壓力,帕吉受不了就將王位讓給了弟弟恰都擔任,自己躲了起來,完全不讓人找上,有些人都傳言帕吉瘋了,有些人傳言帕吉死了,有許多人也都在議論著好可惜的一位人才。
   帕吉在位期間真的為百姓謀福了許多好的政策,百姓也都過上一段時間的安樂生活,但最後帕吉過不了「自己」這一關,自己的原生家庭,還有自己的情緒、自己的悲傷,在這樣失去這麼多光環的灰暗地帶,帕吉完全失控,無法招架,最終帕吉離開了這樣的生活,因為不想面對。
   原來自己對於家庭還有這麼深的眷戀。
   原來自己對於自我還有這麼深的保護。
   原來自己對於情緒還有這麼亂的波動。
   原來自己對於失敗還是無法招架。
   帕吉原本是一位臣子的兒子,因為天生的聰穎與資質,成為王子,又繼承王位,成功將國家帶領國泰民安,但因為「自己」沒有辦法放下,得失之心、眷戀之情,毀去自己的所有,也讓國家陷入困境,失去一位明君,這樣的小寓意,能聽明白嗎?
再好的資質,談上情感就是輸了。
再高的地位,伴上自我就難以生存。
再輝煌的一切,有了我的固執,所有也沒了。
所有的事情、所有的狀況,如果有「我」,都會混亂。
修行人的身份應該先是死去,再來重生。
所有的往事都先讓他成為過去世,
修行後的全新面貌,宛如胚胎再生,
而孕育你的就是這個為了要救世的力量,
只有這樣你才會沒有後顧之憂的往前邁進,
這個世上有太多的虛假讓你還緊緊抓住自我,
因為你看不明白真假虛幻,
「自我」的放下,
你已經能夠做到了嗎?
個性太強、習氣太深、想法多端、還有固執,
心中常有千千結,
夢中常有我境相,
世事長行忘是空,
何須執有我放忘。
修行之中,能夠得來的利益與淨化,
越是靈敏與覺知,自己應該要看破、放下,
明知道,卻不願意面對及放手,
受苦是常有的報應,
現實的說法,因果就是如此,
站在世間的角度可能會覺得無情而且強人所難,
但你如果可以穿越時空,至少三界來看,
你會發現你其實非常自私,而且貪婪,
這個色身一定要放下,
如果你放不下,只有障礙你自己往生西方的機會,
不夠清淨之相,很困難真正成就,
世人習慣有我,不明白出世間法不能有我,
這個道理簡單又容易明白,但是真實做到卻是沒有幾人,
放下的道理,勝過於大經論的研究,
因為無我了,什麼宇宙的真理都能夠明白,
你還有我,即便你背了這些經論,你也還是非法,
無我之相才真正清淨、莊嚴、圓滿,
學佛,就必須放下,
放不下,你永遠跟不上淨化的腳步,
你會有太多的障礙現前,
因為這個身體就是這麼麻煩,
放下這個身體才好修行,
放不下這個身體,你終究還是會老的,
學佛為什麼可以不病?不老?甚至是不死?
因為沒有了世間的紛爭、沒有自我的束縛,
這些就足夠了,你可以活的很自在,
而且身體一點損傷也不會有,
就算真的損傷了,就是脫去外衣,
回去西方,能回家更快樂,
就是這麼自在,一點動搖也不會產生,
這樣的心態是真修行人,
太多孩子們不懂的怎麼修行,
越是修行,越把自己抓的更緊,
在意所有外界對自己的評論,
或是心中總有許多的思惟、想法、惡念,
這些惡念同樣是因為自己才萌生的,
情緒化也沒有辦法讓修行如法,
阿彌陀佛今天在此說法,
句句真言,希望孩子放下,該是回家的時候了,
法中之王,其實無念,
無我的快樂,希望孩子都能找回,
曾經的能力,在你再次放空就能看見,
佛現在能夠通訊,因為世上已有此地發願救世,
等待大眾真正發心、發願,一同參與,
南無阿彌陀佛,同佛悲量救世。

arrow
arrow

    澳洲香光大佛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