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首國師開示

 

「自利 利他得解脫」

 

第二十五次 訪問華嚴三祖 賢首國師

                 

2017/10/15 AM.5:00  主筆:海澤法師

                      

賢首國師開示:
    佛法任一法門,皆為自利利他。即使小乘,主要為自求自利解脫。亦是隨緣利他與諸有緣。
    自利為何?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萬行,無一不是力行、無一不是利己而後利人,當於力行之時即是已經放下我,放下我的妄想、分別、執著,同時在力行之時,為利益有情,即是利他。皆可於隨緣之中隨心隨力行之。可大可小、可寬廣可狹小,可多可少,就看心量。我佛慈悲,於無量無邊德行之中廣納入名,將此萬行歸納於此六度之中。布施,本來來人世間就無任一,故所有皆可布施,皆可以捨。持戒為保清淨無染之身心靈。忍辱為能調服妄心,亦是慈悲心起用。精進為了淨化,找回本性。禪定為不被外境所動,與自性相應。般若為智慧能現,廣度有緣。六度萬行之成就便是見性之時、圓滿成就之時。此即是為何菩薩修持以此六度為大方向,為成佛之大道。在解行的時後便已經是自利利他之顯用,直至見性之時,便是六度為用合而為一,圓融任運,所謂任運而行而皆真實之用,而不會造業。這也是修行人教化世間要先自淨自度自利而後淨他度他利他的道理。
    世間人往往造業於隨時之中而不自知,乃是因為不明白彼此之間的互動,互為因果的道理。修行也是如此。淨化自己也使得他人得到淨化,當他得到淨化的同時自己也受到了淨化;度人的同時,自己也得到度化,自己受到了度化的同時,對方也受度了;讓他人得到利益的同時,自己的心量已經被擴展即是自利,利他即是利己;當自己得到利益法益之後,能將此利益法益與他人共享共利,即是共蒙法益。
    淨土法門,持名念佛,一心專念,聽似容易,以為容易,實則須在力行之中,克服自己的妄念,散心才能成就。妄念、散心之所以造成種種的問題,無法成就,就是因為難以捉摸,覺性不夠,不夠靈敏、不能夠當下覺察,而令妄念無限制的發展、之後所得到的結果便是煩惱、分別、不安、與一心愈離愈遠,難以淨化、利己、利他,若再加上冤親債主現前干擾,更是如此!這也是末法念佛人,萬人之中難得一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原因。也是造成許多手持念珠,口念佛號的念佛人,以為往生西方有把握,卻在臨終時臨門一腳岔開了,念頭一被轉,便往天道或其他道去了。之後如果要再當個念佛人,來生來世不知道要到哪一世?實在可惜!這其中還不少是祖師大德或大家耳熟能詳的念佛人,這件事在香光大佛寺得知的已有許多位。所謂是否往生西方,以為往生有把握,而後卻未往生。蓋棺定論便是這個意思。
    念佛人本身須具備什麼條件才能夠談到自利利他呢?自淨而後淨人。這是最重要的。何謂淨?空空無染濁。是一個遠大的目標,但並非難以達成。只要方向目標明確,而有善知識引導,就有達到目的地的一天。只是人類歲壽有定數,淨土成就也就是在能否往生西方為最終目的。
    賢首雖然為華嚴之人,但是見性不分你我,不分宗派,只是因緣、過程、根性之不同而有所取向,無有高低之分,只要修學方法適合自己,能從中得受法益便是最好。真正要淨心念佛,以現代整體的環境而言,實在並非易事。一來外在環境,科技技術產品的誘惑,往往不容易定心。二來人事環境,你我他之分別,一體觀之微弱,往往不容易淨心。三來冤親債主隨時可起現前,缺少包容、慈悲、同理、六和之心量。無怪乎此世代,若非有緣,即使佛菩薩再來,亦是感概!
    不論如何,香光諸子,已在淨土之中。淨土並非遙遠於十萬億佛國土之外,而是近在香光大佛寺之中,乃因蘇佛將淨土佛國,拓展於外而行救世度眾往生西方之行,感得阿彌陀佛正住於此,此地即是西方淨土。四眾弟子大福,身在其中,亦須實證實修,以珍貴難得之人身,修淨化純淨純善之大法,以導群生,以解群迷,自淨淨他、自利利他、自度度他,自救救他,方有延續大法命脈之實力及功夫,而非只是表相之儀軌法事,而無實際內涵之救度能力。要能令眾生真能得解脫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雖然往生之事亦須要眾生福德因緣具足才得以成就,但若無外境善知識、善法的引導,亦是徒勞無功而空過,實是可惜!已入寶山之香光諸子,切莫空手而歸。空無行囊之一身,卻有滿滿的法喜法益隨行,同往西方極樂世界前行!

 

 

arrow
arrow

    澳洲香光大佛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