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解義》                            

2018/06/07 AM 4:21  主筆:釋法璽

    第一百零七品:經驗思想,不是出離世間。

阿彌陀佛開示:
經驗,
是世間男男女女成長的過程與歷練,
是從時光歲月中得到的保貴經驗,
能讓一個人成功的成長,
或者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經驗之說,
是許多成功者、突破者、學者、長者等,
熱愛宣說分享的題材,
許多時候也用在從此往後的人生中,
一切模式都倚賴這樣的經驗,
因為經驗告訴孩子,這樣就是對的,
但真正的對錯,卻還是不確定之數。

孩子的經驗之中,
經驗的成分有多複雜?
經驗之中又有多少回憶,畫面或者是記憶、音聲等等,
成就的過程,或者失敗的經驗、挫折,
人生過程之中不斷磨練,不斷變化,
造就了能夠生存的自己,
造就了一身必須展現的防備與進化,
但要淨化就是不容易了。

許許多多的資料入檔,
經歷精華與日常之中,
滿滿都是篇幅又長又短的記憶,
有的集冊成為文集,
有的散裝,但是塞滿倉庫,
滿滿滿滿無限的味道,是自己曾經走過的經驗,
所留下來的也是因為自己還在珍惜、在意。

一位有成就的人,
或者一位有經驗、有德行的人,
或者一位有地位的人、有知名的人,
這些人說的話很多人想聽,
因為好多不夠成熟的孩子正想要追求這樣的前者學習,
他們多是希望可以從中獲得多一些能力的指引,
這些追求的孩子也是希望有一天可以像他們一樣厲害,
因為一代一代的不同,一代一代的演變,
前者教導後者,後者讓前者退位,自己接上,
成為下一位有能力的人,
這是世間常有的生態環境,
許多場合的演講或經驗分享也是如此,
但是這麼多世間才有的構想,
究竟在出了世間以後,還能需要用上多少?
如果只是為了生存,需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
那麼孩子,是不是就讓自己的生活過得去就好。

有些孩子會苦喊生活真的已經過不下去了,
那麼孩子這樣的命運又是為何而來?
是不是自己過往的因果業事?
或者孩子的心是不是偏離?
或者孩子的心是不是吝嗇?
或者孩子是不是有偽真理?

孩子,心存善念,
懂得服務,還有回饋社會的人,
人生中會留有一條出路生活,
但絕不需要競爭,
一旦競爭,自己的命運又將再次現前,
人生來到世間不是只為了競爭求生存,或者求地位,
人只需求有溫飽,再來就是必須服務做事,
發揮自己所能,當然佛的意思是能找回本能那是更好。

可以找回本能的智者才會是世上最富有、最珍貴的角色,
因為脫離生死的角色那才有智慧,
才真正有能力分享修行,
能夠看破生老病死,做到開示大眾,
能夠真實發揮本能,超度利益大眾,
能夠找回法身見性,救世接引西方,
這些都遠比求於世間名利地位更為重要,
靈性之上的真實歸處,
那是出世間,真實的道理真章。

孩子,世間的經驗來到修行之際都要放下,
因為這些都已經不再需要,
這只是世間生存的一套模式,
但是出世間完全不需要過去所學的這些,
出世間反而需要孩子洗刷過去種種的經驗與記憶,
只有希望孩子重新淨化,
淨化到如嬰兒剛出生般的純淨、清涼,
即使這些世間的大小事情還能記住,還是存在,
但在修行淨化的意義之下,
是能夠捨下,不再追求。

人多是因為有所需求,才會抓緊不放,
孩子試想,人生生活至今,
生活周遭有多少形形色色的事物經過,
又有多少不同的經驗體驗,
但當孩子不在乎之時,不熱衷的,
孩子是不是已經放下,不再想起,
只在偶然之間,孩子還會懂得這些經驗的經過,
因為這些經驗對孩子而言是不必在乎的部分,
所以完全不會造成干擾,
反是一種偶爾可以提起的話題而已。

相較於孩子在意、得意的領域,
孩子在意,而且喜戀其中,
有多少的念頭都在裡頭,
甚至還沉浸於其中的味道,
沾沾自喜自己的成就與經驗,
經常提出指正,指正身邊經驗較不純熟的後輩,
有時還將這套經驗套用在許多生活理念與規劃之上,
完全定型自己的人生,
裝扮成那樣能力的角色,
這些不容易放下,也不容易再次將原本的真實喚醒,
孩子能否看的出來這些都是沉淪世間嚴重的問題?
學習了一套完整的世間學說,
卻是完全找不回自己,
命終最後老與病死糾纏,
世間再好,再有本事,
還是勝不過自己與身帶來的本事厲害,
一輩子與世間競爭,賽跑,
最後跑步能贏的還是真心之中的自己,
孩子因為在世間中的得意,卻完全遺忘自性中的自己,
這一身走過,只有白白借用了這一趟人行。

孩子,若能聽話,
應該看見佛希望孩子捨下的苦心,
莫要再強抓住世間不需要有的虛假,
真真實實的生活在世上,但是心是知道出離的,
在這世上有許多都是不需要計較的,
也不需要競爭、不需要比較、不需要設計、不需要壓力,
不執著一切,人間快活就好,
自在的生活,安然的心性,
彼此之間都是服務還有利益大眾的心性,
心中知道最後想要前往西方的追求,
生活世間自然一切都是自然自在,毫無任何罣礙。

孩子,這樣是不是能好些?
佛教導佛子不是更加執著,是要孩子能夠放下,
雖然放下,還是可以享用,
只要心能不再執著,並且隨時做好捨下的準備,
隨時都能有佈施之心,自己有的也能隨時佈施他人。

幫助,利益大眾,
能將所得,隨時看作從無所得,
這是世間真正成功的人。

而,願意淨化學習出離世間之人,
那會是智者,真實能夠見性之人。

孩子,
無論在世間已大歲數,
或者學齡年紀的小孩,
能來修行學習淨化,
都將會有一翻不同層次的成就。

人生是否只有一次?
是會錯過?那應該開始珍惜,
不老不病不死從此真實,
只有開始修行淨化,
身命才能具有真理意義。

世間的成就不具意義,
出世間的本事才是真理。

南無阿彌陀佛,
吾在於此教育真理。

 

arrow
arrow

    澳洲香光大佛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