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解義》                         

    第四十四篇主題:魔境的考驗

   2017/12/09 AM 04:49 / 主筆:釋法璽

阿彌陀佛開示:
何以為非?何以為是?
千萬念絲,一線不得令亂。
若再以為錯,或任意念妄,
魔得現境,境中擾淪。
天邊一遭,唯只真誠正覺之善得理。
所以所有境界顯前,
如果無法看見好善之面,
自己必定會受到禍端的考驗,
無法如實的平穩修行,
因為當微細的波動出現,引領的會是無法抵擋的濁境,
更當所有思維意念之中存有非法之想,
那麼牽一髮而動全身,
根本無有好相可言,
淨土的修行,極其害怕的就是破壞的味道,
不一定是本身的身語意行為,
很有可能是一個念差,就能帶動所有的傷害力道匯湧,
因為一個念頭不對,
虛空之中便有太多相同的力量會是蠢蠢欲動的,
一拍即合,
太多時候孩子並無法明白這一點,
任由個性習氣的造作,
魔界的性情是這麼開始被形容的,
但其實看待魔界,佛是用更大的包容之心,
因為只有這樣,
所有誤入的孩子們才能重新具足往生的機會,
再繼續加強這些孩子的惡處,
只是再次的傷害他們墮入更深的山谷,
不以善為善,不以惡為惡。
用智慧與慈悲幫助這樣的孩子,
才是最大的慈悲包容,
擇法的選擇不在當下要求孩子改變什麼,
只要心平,還有平順的度過眼前的難題,
這就是修行佛的行為,
沒有一個人是天生造惡的,
只要記準這一個原則,
許多事情是可以更圓融的處理,
相信有一個時緣之中,這個眼前的錯誤便可以得到解決,
但是現前的當下情況不好,
能夠等待,就要放下,
不執著抓緊於錯誤的訓導,
也請孩子不要抓緊錯誤的罪惡感,
當下放下,沒事就是現前最好的解藥,
佛的一體兩面,雖然佛魔之分,
但其實體相之上並無差別,
因為根本慧性之上便是同相,
所有來到世間的孩子身上都是具有魔性的,
彼此冤親債主之間亦是皆曾結怨入過魔道,
因為從孩子的性情之中多少便可看見端倪,
幾乎是個人主見,或個人執著,
還有個人喜好、慾望,貪瞋痴慢疑等,
不外乎以此造下業端,
亦不外乎以此與他人結怨,
孩子們,若知此處應當明白改去習氣與性情,
每個人過去與過去皆有難計的過往曾經,
無量數劫之間,如何計量?
為何如今性情難以與佛性相像?
必定曾經與佛完全背馳,那便是魔道,
今生現前總有強烈的一面性情,
那便是曾經的所有,
但是不怕,縱使所有業力蜂擁而至,
只要孩子心中明白定志,
「從不再造」,
這四個字便就足矣,
曾經往前無知所造,已經過往無須再論,
便是改過向善,洗心革面,
沒有世間所謂天大罪惡之事,
只有是一次又一次的難以改變與重複再造,
所謂魔境的考驗,便是如此而已,
究竟能不能突破自己的強烈個性與習氣,
那便是魔境之中最在乎的成份,
沒有了,什麼考驗也就憑空消失了,
但是如果還有,魔境現前,
動搖的心,波動的欲念,
必定會是難以想像的陷阱,
是不是要真心改變永無再造?
重新成為佛道中人,
那就要看這顆心是不是真正安份的守著,
好多時候,自己的心已經跑了還是未有察覺,
好多孩子終其一生就被這樣的魔性給染了一身,
其實說明白一些就是濃烈的五欲六塵,
總有強烈的性情包含其中,
這便是佛門之中所有的禁忌。
為什麼好多人都不喜歡談論到自己太多關於深層的一面?
因為這裡頭常常帶有許多不安分的心情,
這就是所謂的魔性,
掀開了不確定自己是不是還有面子可存?
掀開了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可以接受?
掀開了不確定自己是不是願意改變?
有太多的時候並不能夠輕易地解開一個孩子的深心,
因為就是如此艱難的困境,那是孩子自己所想像來的幻境,
太多的因素夾雜在一起,
一切的幻境如果不淨、不善之時,
孩子應該要清楚,自己的心境已經不在佛道之上,
為什麼會說修行需要捨除一切的塵俗,
因為太多時候塵俗所有帶來的都是妄念居多,
其中所包含的便是源源不絕的慾望,
這些容易滋生的就是魔幻的思想,
不容易能夠轉化的心性,就是魔道的考驗,
孩子是否能通的過考驗?
還是經常的考驗失敗,
經常都是一口氣,或者一個念頭難以變化,
其實事情都是很簡單的,
但是如果為了自己而想,
事情就比較麻煩了一些,
因為孩子如果偏離了太多,
要再回來就會花上更加倍的時間,
心性的變化就是這麼微妙,
多少時候是被忽視的一個考驗,
魔境的考驗,能夠惟妙惟肖,
常常連自己都沒有發現到自己的變化,
唯一的量衡就是應當知道自己是不是想法變異了,
如果是,應當知覺還有改變,
修行並沒有難事,
但個性與習氣遲遲難以突破就會變的很難,
因為魔境隨時便會現前,
孩子應當要會分辨,
當不善的惡念產生之際,
便是修行出現了意外,
要及時的察覺,還有改變,
這不一定稱做壞事,
反而能夠從中學習,
視為甚好的課題,
是不是能夠度的過所有的考題?
修行是不是能夠有所進展?
就要看自己能不能突破自己,
這個生世糾纏的自己,
過關的答案就是自己的一念善,
如此而已,單純,簡易,
考試便是修行之中真正的真理,
再深層的一面都能淘出,
考驗便就應當覺醒,
知了,不以掛礙,改變便是。
南無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澳洲香光大佛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