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解義》                         

    第三十三篇主題:擺平憂鬱是容易的

 2017/11/30 PM 01:54 / 主筆:釋法璽

阿彌陀佛開示:
你的眼神之中是否透露出許多的不安?
你的心真的有十足的踏實嗎?
是不是總有許多的情緒在裡頭?
現代許多人有這樣的疾患,
但如果要稱之為疾患,似乎又有些不恰當,
因為憂鬱的人們,通常在許多的生活之中還是能夠正常的,
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出現,
多半就是心悶悶的,
不自主便會想到壞的念頭,
沒有自信、低自尊、害怕、恐慌、焦慮,
憂悶鬱愁的心境,
經常認為全世界都不瞭解你,
或者覺得全世界都孤立了你,
自殺是許多生命最後的抉擇,
世間出現了許多的心靈支持團體,防範自殺管道,
但這些人已經是封鎖的身心,
怎麼能夠透過這些團體感受到溫暖?
低落的情緒,提不起勁的的萬丈深淵,
有時這種受到影響的因素,是不是少有人發覺呢?
憂鬱也被某些人群設定為現代人文明的絕症,
但其實這些是很好解決的,
為什麼會憂鬱?談明白了就是心中的不踏實,
不踏實的感覺會讓你胡思亂想,
你是不是經常思維?但總是沒有真實的答案。
你是不是經常想要抓住某種安全感,
但怎麼總是更加恐慌?
依靠父母、依靠先生、依靠孩子、依靠你所信賴的人,
把決定權還有人生完全的交出去,
自己完全沒有辦法安定在自主之中,
總需要一個陪伴的感受,
這樣的需求能夠支持當下憂鬱的心境,
但也有些重度的憂鬱生命,
失去了尋找支援的力量,
選擇的就是完全的排斥外緣,
但其實他所深入的是冥界的諸緣,
孩子們是不是見過這些嚴重憂鬱的人行為有些怪異,
完全不同以往,他們的心是非常困難捉摸的,
一種業障的追討,就會是這種模樣,
孩子們所看不見的因素,只有善的力量能夠幫忙的上,
因為必須知道且清明所有的變化,才能幫上力量,
有些人會想要幫忙這樣憂鬱的人,
結果自己反而也被拖下了心情,
因為其中干擾的力量還不想要放手,
這說明了,就是附體,
但有多少人現今都無法信任這樣的說法,
而事實的答案總會在解決問題後看見,
這只是一些悲苦的眾靈,
他們過去可能與你有些淵源,
或者你可能有一些對不起對方的地方,
如果沒有解決這些眾靈的冤怨,
心中的不平還有情緒如何得消?
藥物或是任何的諮商及心靈療法都是解不開眾靈的糾纏,
憂鬱的心聲,似乎世界都要瓦解了,
其實這篇還可以說上許多,
但到這裡必須止住了,因為這些都是世俗。

沒有學佛的孩子可能很難接受這樣的的說法,
不過如果可以明白其中的深含之意,
孩子會看見,情緒都是假的,沒有一個是真的,
悲傷是為什麼?
恐懼是為什麼?
愁悶是為什麼?
哭泣是為什麼?
不安是為什麼?
有太多的為什麼,那又是為什麼要陷入其中?
沒事,其實很容易記得,
就是沒事,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
如果要有事,就如同漫漫的戲劇故事,
一演再演也不會有終結的時刻,
入戲的傷痛感,自然需要許多層面的療程來療癒這些傷感,
可以不要憂鬱的,但為什麼要讓自己深陷其中?
可以不要有任何情緒的,但偏偏自己容易受罪上當,
因為有念,還有想,
有應,還有受。
你無條件的接收了一切的波動,
你也感受了一切,
你聽了你心中所告訴你的情境,
你也接受了一切,
你放棄了大部分好的影響,
你選擇接受負面的反應,
這就是找事的情況,
如果你可以即時止住,馬上斷開所有的念頭,
當下放空,什麼也不再想起,也不感受,
你是可以完全脫離這樣的情緒狀況,
但你如果像是悲情劇裡的苦旦,
那就會真的繼續悲慘下去,
而你又拒絕一切外來的正面力量時,
憂鬱就是如大家所說的那樣,擺不平的憂悶情緒,
其實孩子們的問題,根本都不是問題,
連生死大事,都不是問題,
何況是心上的一點關係,
佛所想要告訴孩子的就是無事的道理,
不管你是不是學過佛,
佛都希望孩子們可以不要選擇錯誤的情緒來傷害自己,
世界上沒有什麼不如意事值得掛礙自己,
放平身心,什麼感覺也不要有,
對他人慈悲,也是對自己慈悲,
這是佛法的教育,也是佛門的心理學,
孩子,不需要憂鬱,有事來找佛,就是沒事。
一定要記住安定的力量,就是安住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澳洲香光大佛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